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電腦主機零件介紹

主機板就是電腦裡面最主要的電路板。一般來說,主機板包含中央處理器(CPU)、開機程序記憶體(BIOS)、晶片組(chipset)、序列埠(serial port)、平行埠(parallel port)、擴充槽(expansion slots)、各輸入/輸出埠等等.........

參考網址:http://www.bamboo.hc.edu.tw/research_publish/textbook/course2000/chapter10/section01.html

1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主機板(Motherboard)
主機板就是電腦裡面最主要的電路板。一般來說,主機板包含中央處理器(CPU)、開機程序記憶體(BIOS)、晶片組(chipset)、序列埠(serial port)、平行埠(parallel port)、擴充槽(expansion slots)、各輸入/輸出埠等等。也就是說主機板就是一台電腦的地基,幾乎主機裡面所有零件跟周邊設備都必須跟他它相附接,主機板的基本架構、效能也關係到將來系統運作、資料傳輸、硬體的擴充、電腦升級等等重要因素。現在主機板的形狀大小規格都是ATX的,相較於以前的主機板是較有效的設計,例如讓CPU更加的靠近電源供應器、散熱風扇等等。

台灣是主機板的主要產地,主要有以下幾家公司研發生產,技嘉(GIGABYTE)、華碩(ASUS)、建碁(AOpen)、陞技(ABIT)。

依嬪 提到...

硬碟機(Hard Disk Dirve)
硬碟機是在硬碟上讀寫資料(data)的機器,讀寫資料後再將資料儲存在硬碟裡面。硬碟機依照界面不同分為 SATA(Serial ATA),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內接硬碟、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外接硬碟 3種,一般常用的是 SATA。 目前PATA (IDE)只有到133Mb/s的傳輸率,而SATA第一代的標準就已達到150Mb/s,而現在硬碟廠商則是以3.0Gb/s這個頻寬速度宣揚自已已邁入了SATA II時代,現有的PATA完全無法比較。 除了傳輸率的優勢外,SATA的傳輸線相較IDE的排線更為細長,SATA的排線依據規範可達100公分,超過PATA上限的45公分兩倍有餘,以後機殼中煩雜的排線狀況將會獲得改善,而且SATA支援熱拔插,拿來當做外接式硬碟更為方便,不須再裝一個轉接盒。 SCSI硬碟指的是需要經由SCSI界面卡來外接的硬碟成本較高,但可外接多顆硬碟,速度也較快。

現在硬碟存量都是以GB來作單位。1 G約 10億 Bytes (1K 有人算 1024 也有人算 1000 ,所有會有些小誤差)

硬碟機的速度主要取決於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硬碟機本身的轉速。硬碟轉速是以rpm來作為單位,也就是每秒硬碟磁盤轉幾轉的意思,每秒轉的越多,磁頭讀取資料也就越快速。現在硬碟轉每分鐘至少數千轉 (rpm)。另外一個是硬碟存取某一筆資料並讓CPU做進一步計算處理所花的時間(access time),單位是毫秒(milliseconds,簡寫為ms)也就是數千分之一秒,因此硬碟存取資料所花的時間越小,表示硬碟速度越快。

硬碟機(Hard Disk Dirve)
硬碟機是在硬碟上讀寫資料(data)的機器,讀寫資料後再將資料儲存在硬碟裡面。硬碟機依照界面不同分為 SATA(Serial ATA),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內接硬碟、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外接硬碟 3種,一般常用的是 SATA。 目前PATA (IDE)只有到133Mb/s的傳輸率,而SATA第一代的標準就已達到150Mb/s,而現在硬碟廠商則是以3.0Gb/s這個頻寬速度宣揚自已已邁入了SATA II時代,現有的PATA完全無法比較。 除了傳輸率的優勢外,SATA的傳輸線相較IDE的排線更為細長,SATA的排線依據規範可達100公分,超過PATA上限的45公分兩倍有餘,以後機殼中煩雜的排線狀況將會獲得改善,而且SATA支援熱拔插,拿來當做外接式硬碟更為方便,不須再裝一個轉接盒。 SCSI硬碟指的是需要經由SCSI界面卡來外接的硬碟成本較高,但可外接多顆硬碟,速度也較快。

現在硬碟存量都是以GB來作單位。1 G約 10億 Bytes (1K 有人算 1024 也有人算 1000 ,所有會有些小誤差)

硬碟機的速度主要取決於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硬碟機本身的轉速。硬碟轉速是以rpm來作為單位,也就是每秒硬碟磁盤轉幾轉的意思,每秒轉的越多,磁頭讀取資料也就越快速。現在硬碟轉每分鐘至少數千轉 (rpm)。另外一個是硬碟存取某一筆資料並讓CPU做進一步計算處理所花的時間(access time),單位是毫秒(milliseconds,簡寫為ms)也就是數千分之一秒,因此硬碟存取資料所花的時間越小,表示硬碟速度越快。

tommy87xxx 提到...

電腦主機零件介紹 II
六、儲存設備:
4. 硬碟機(Hard Disk Dirve)
硬碟機是在硬碟上讀寫資料(data)的機器,讀寫資料後再將資料儲存在硬碟裡面。硬碟機依照界面不同分為 SATA(Serial ATA),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內接硬碟、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外接硬碟 3種,一般常用的是 SATA。 目前PATA (IDE)只有到133Mb/s的傳輸率,而SATA第一代的標準就已達到150Mb/s,而現在硬碟廠商則是以3.0Gb/s這個頻寬速度宣揚自已已邁入了SATA II時代,現有的PATA完全無法比較。 除了傳輸率的優勢外,SATA的傳輸線相較IDE的排線更為細長,SATA的排線依據規範可達100公分,超過PATA上限的45公分兩倍有餘,以後機殼中煩雜的排線狀況將會獲得改善,而且SATA支援熱拔插,拿來當做外接式硬碟更為方便,不須再裝一個轉接盒。 SCSI硬碟指的是需要經由SCSI界面卡來外接的硬碟成本較高,但可外接多顆硬碟,速度也較快。

現在硬碟存量都是以GB來作單位。1 G約 10億 Bytes (1K 有人算 1024 也有人算 1000 ,所有會有些小誤差)

硬碟機的速度主要取決於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硬碟機本身的轉速。硬碟轉速是以rpm來作為單位,也就是每秒硬碟磁盤轉幾轉的意思,每秒轉的越多,磁頭讀取資料也就越快速。現在硬碟轉每分鐘至少數千轉 (rpm)。另外一個是硬碟存取某一筆資料並讓CPU做進一步計算處理所花的時間(access time),單位是毫秒(milliseconds,簡寫為ms)也就是數千分之一秒,因此硬碟存取資料所花的時間越小,表示硬碟速度越快。



5. 軟碟機(Floppy Disk Dirve)
軟碟機的種類有兩種,一種是3.5吋小軟碟機,一種是5.25吋大軟碟機。5.25吋的軟碟機已經很少人使用了。3.5吋小軟碟機的磁碟片容量只有1.44MB。



6. 唯讀光碟機(CD-ROM DVD-ROM Drive)
CD-ROM Drive(Disc-Read-Only Memory Drive)就是用來讀取CD-ROM裡面資料的磁碟機。CD-ROM就是一般我們說的CD片, 之所以稱為唯讀光碟機主要是因為光碟機只能做讀取CD資料的動作沒辦法儲存、燒錄資料到CD-ROM裡面。

判別唯讀光碟機速度的方式跟硬碟機類似,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光碟機的轉速。光碟機的轉速是以單速為標準來作倍數計算。單速(single-speed)相當於每分鐘150轉,40倍數(40X)光碟機相當於每分鐘6000轉,幾乎跟硬碟現在普及的轉速相當了。另外一種就是光碟機讀取資料的時間,讀取時間越少,光碟機讀取資料速度就越快。DVD-ROM是電腦資料檔唯讀光碟,用途類似CD-ROM ,可以讀取 DVD光碟片,以及一般的 CD音樂 、VCD及其它的 CD片,凡是 CD-ROM 能讀的它都能讀。



7. 燒錄機
燒錄機目前較普遍的是CD燒錄機,是可用來製作影音光碟、備份光碟片資料的磁碟機,另外也有可燒錄DVD 光碟片的 DVD燒錄機,價錢雖較貴一些,但是隨著DVD光碟片價格的下降,必是未來的主流。光碟機就只能讀取資料,燒錄機不但能讀取,並且能燒錄資料。不過要達到上述燒錄的目的還需要特殊程式來配合,否則單單一個燒錄機沒辦法直接燒錄資料到空白光碟片。CD光碟片分為CD-R及CD-RW光碟片,有大片與小片二種尺寸,常見的大片 CD時間長度及容量有 70分鐘/650MB 及 80分鐘/720MB 二種;CD-R光碟片只能寫一次,無法將資料刪除價錢較便宜,CD-RW光碟片可以重複寫價錢較貴。 現在還有 combo 燒錄機可讀 DVD 同時可燒錄 CD 光碟片,一機二用。

七、各式卡類
1. 顯示卡(Video Adapter)
讓電腦有呈像能力能將畫面顯示出來的卡。然而取決電腦呈像能力如何除了顯示卡的好壞以外,也關係到螢幕的品質,也就是說一台黑白的螢幕不論影像卡多好,也不能呈現出彩色。現在的顯示卡都附有Ram,作為加強呈像的效能之用,且大部分都是用 AGP插槽,當一部電腦要呈現複雜的 3D動畫,除了 CPU要夠快外,顯示卡也要夠好。顯示卡所支援的解析度大小也跟電腦呈像能力有關,解析度越大,呈像能力越好。



2. 音效卡(Sound Card)
主要讓電腦可以輸出、輸入、操作(manipulate)聲音之用。在現今電腦裡面,音效卡是不可或缺的零件。經由音效卡可以讓與之連結的喇叭輸出音樂、讓麥克風將聲音經由音效卡輸入電腦裡面,更進一部的可以將聲音儲存在電腦裡面。

3. 網路卡
可用來做資料分享連上網際網路的卡。通常還需要網路線、集線器來連接相互分享資料的幾台電腦。連上網際網路除了用電話撥接外(需要數據機或數據卡),其他都需要一張網路卡。現在有一些主機板都會內建網路卡、音效卡甚至顯示卡都有。

4. SCSI卡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種平行埠界面標準,被廣泛的用在蘋果麥金塔、個人電腦、Unix系統電腦外接其他周邊設備上面。SCSI傳輸資料速率是每秒80MB(80MBps),遠高於序列埠、平行埠、USB的速度,如果所用的週邊設備(例如掃描器、燒錄機)是SCSI介面的就需要一張SCSI卡才能正常運作。SCSI的規格依照傳輸速度分好幾種:SCSI-1、SCSI-2、Wide SCSI、Fast SCSI、Fast Wide SCSI、Ultra SCSI、SCSI-3等等。

5. 影像擷取卡

可將電視、錄影機的類比影像轉成電腦的數位影像,配合適當的軟體如此電腦就可以看電視,也可當成錄影機錄電視節目。電腦要用來收看電視節目除了影像擷取卡外,也可加裝影音盒,但是影音盒只能看無法錄影。



八、輸入/輸出埠(Input/Output Port)
位於主機背後,可以看到許多插著接線的孔,這就是輸入/輸出埠。凡是用輸入/輸出埠來與主機做連結的設備稱為外接設備或是周邊設備。通常主機的輸入/輸出埠有幾種:

序列埠(serial port):用來接鍵盤、滑鼠、數據機,序列埠的傳輸資料速度是1bit。現在為了增強傳輸效率已經將用來接鍵盤、滑鼠的序列埠改為PS/2的界面。
平行埠(parallel port):用來接列表機、掃描器,比起序列埠來說,是比較高頻寬的傳輸埠。
PS/2埠:用來連接滑鼠與鍵盤。PS/2是由IBM公司所發展較為快速的外接界面標準。
USB(Universal Serial Bus):一種新的外接標準。傳輸的速度是每秒1200萬bit(12Mbps),可外接127個周邊設備,例如鍵盤、滑鼠、數據機、Zip機…。從1996年,才有一些電腦公司在它們推出的新電腦裡面提供USB的支援,直到1998年Imac的大賣,USB才廣泛為人接受使用。現在USB2.0傳輸的速度更可高達480Mbs,預計將來USB可以完全取代序列埠、平行埠這兩種外接界面標準。能連接的週邊設備的種類是所有外接埠中最多的。
各式擴充卡上所附的插孔也是輸入/輸出埠的一種:音效卡、影像卡、網路卡、SCSI卡…。


九、電源供應器(Power Supply)
電源供應器主要是提供電源給電腦,並且穩定電腦的電力系統。越強大速度越快的電腦所需的電力就越大,一般的電腦所需電力大約為200瓦以上。並不是所有的電源供應器都可以達到穩定電腦電力系統的作用,通常需要經過安全規格檢驗才能夠保證電源供應器的效能。

許多停電、斷電的情況會造成電腦裡面資料的毀損,因此多加裝不斷電系統(UPS)變得很重要,它常被人當作備用電力來使用。



十、機殼(Case)
電腦外面包的那層皮就是機殼。它是用來保護電腦不受灰塵水氣侵害、避免擦撞的屏障。但是電腦機殼也不完全是密不通風的,機殼背後通常會預留電源風扇的散熱孔,保持主機內通風順利。

電腦機殼正面會預留大小開口給其他主機零件作為操作零件面版之用。例如大開口是預留給唯讀光碟機、燒錄機、內接式Zip等等。但是平常我們在機殼正面不會看硬碟是因為硬碟較其他零件脆弱、精細,如果敲開開口可能會讓硬碟受到灰塵、水氣的損害。小開口是預留給軟碟機、數位相機讀卡機,硬碟等等。放硬碟的位置一般都不留開口,所以啦,機殼的開口數跟主機本身零件多寡跟日後擴充有關,使用者在選擇機殼之前最好選擇多開口的設計,以方便日後擴充。隨著USB介面的週邊設備越來越多,有些電腦的主機板都會支援將USB前置,在機殼正面有USB埠,以方便拔取及置入。







資料來源

http://www.cyut.edu.tw/~jeffwang/ITC_Hardware.html
http://r703a.chem.nthu.edu.tw/~rpgs/gzine/course2000/chapter10/section01.html

http://taiwan.cnet.com/computer/systems/features/0,2000068557,20101258-2,00.htm

http://taiwan.cnet.com/computer/systems/features/0,2000068557,20090370,00.htm

大熊 提到...

電腦裡零件分成:
機殼與電源供應器(Chassis and Power Supply)
主機板(Motherboard)與晶片組(Chipset)
中央處理器(Center Processing Unit, or CPU)
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 or RAM)
硬碟機(Hard Disk, or HD)
顯示卡或繪圖加速卡
網路卡或數據機(卡)
音效卡
光碟機(CD-ROM or DVD-ROM)
軟碟機(Floppy Disk, or FD)
燒錄器(CD-R/RW or DVD-R/RW)

參考網址:
http://sbsd.psjh.cy.edu.tw/~su/computer/hard/hard1.htm

林俊廷

27710300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筱萱°。 提到...

一、 電腦硬體系統架構
電腦主機:電腦的主體
輸入設備:由外界輸入資料指令給電腦,如鍵盤、滑鼠、掃描器
輸出設備:將電腦運算後的結果顯示出來,如螢幕、印表機
儲存設備:將電腦處理後的結果儲存起來,如磁碟機,硬碟

二、 電腦主機基本組件
機殼與電源供應器(Chassis and Power Supply)
主機板(Motherboard)與晶片組(Chipset)
中央處理器(Center Processing Unit, or CPU)
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 or RAM)
硬碟機(Hard Disk, or HD)
顯示卡或繪圖加速卡
網路卡或數據機(卡)
音效卡
光碟機(CD-ROM or DVD-ROM)
軟碟機(Floppy Disk, or FD)
燒錄器(CD-R/RW or DVD-R/RW)

參考網址:http://sbsd.psjh.cy.edu.tw/~su/computer/hard/hard1.htm

oliver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27710300 提到...

虛 擬 主 機 介 紹:
連線頻寬查詢
本主機採用 Red Hat Linux 作業系統,有設備完善的網路機房,提供顧客最快
速和最可靠虛擬主機。本公司的網路資料中心連接到網際網路,全部經由高

速的美國 75 家不同的提供者的重複多條 Oc-12(並非只有一條)連到Internet

主幹,本公司的機房配置有有先進的容量監視系統、恆溫空調系統、不斷電

UPS 系統保護、備援發電機設備、防火消防安全保護...等等,用來全天24小

時監視這些線路的流量,以確保所有的顧客都能夠使用到可靠且高速的線

路。本公司網路操作職員全天候 24 小時地觀察以及提供必要協助,以確保您

的資料被傳送、觀看、更新、和連通性。 --本公司採用多部安全可靠的設備

Linux伺服器於二十四小時恒溫的數據中心為顧客寄存網頁,故能把系統故障

的機會減至最低。

徐氏科技是一個專業、優質的品牌。徐氏科技是由一群具有多年互聯網專案

管理運作經驗的網路專家組建而成,本公司專為廣大客戶提供高質素的網頁

寄存服務,本公司提供最優質並價廉物美的服務,本公司提供虛擬主機服務

的平台為本公司所專精的 Linux 平台,無論您是個人、中小企、大機構又或是

學生、程式編輯員,均可滿足您的要求,本公司都有為您調配好最經濟實惠

的上網策略。對於一些剛要開始在網際網路或全球資訊網上大展身手或個人

來說是個非常值得考慮的選擇,本公司都能提供最適合您需要的服務

oliver 提到...

此款最新發表的i855GMEm-LFS主機板允許使用者選擇Intel Pentium-M處理器,不僅可將筆記型電腦中央處理器的極佳效能帶入桌上型電腦,更可將此筆記型電腦處理器的高效能、低噪音及省電優勢正式移轉到桌上型的電腦中,讓用戶享受到極致的效能與安靜省電表現。

電腦小尖兵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廖譹 提到...

主機板就是一塊電路板。主機板上有許多的線路並且焊滿了各式各樣的電子零件,這些經過設計與安排的電子零件及線路,各司其職的分別完成它們的使命,因此,主機板的功能就是如何協調中央處理單元、輸出入單元、儲存單元能夠一起完成工作。

花枝耕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電腦小尖兵 提到...

電腦裡零件分成:
機殼與電源供應器(Chassis and Power Supply)
主機板(Motherboard)與晶片組(Chipset)
中央處理器(Center Processing Unit, or CPU)
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 or RAM)
硬碟機(Hard Disk, or HD)
顯示卡或繪圖加速卡
網路卡或數據機(卡)
音效卡
光碟機(CD-ROM or DVD-ROM)
軟碟機(Floppy Disk, or FD)
燒錄器(CD-R/RW or DVD-R/RW)

參考網址:
http://sbsd.psjh.cy.edu.tw/~su/computer/hard/hard1.htm

2007年10月15日 上午 8:40


主機板就是電腦裡面最主要的電路板。一般來說,主機板包含中央處理器(CPU)、開機程序記憶體(BIOS)、晶片組(chipset)、序列埠(serial port)、平行埠(parallel port)、擴充槽(expansion slots)、各輸入/輸出埠等等.........

參考網址:http://sbsd.psjh.cy.edu.tw/~su/computer/hard/hard1.htm

羽 容 ♥ 提到...

硬碟機是在硬碟上讀寫資料(data)的機器,讀寫資料後再將資料儲存在硬碟裡面。硬碟機依照界面不同分為 SATA(Serial ATA),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內接硬碟、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外接硬碟 3種,一般常用的是 SATA。 目前PATA (IDE)只有到133Mb/s的傳輸率,而SATA第一代的標準就已達到150Mb/s,而現在硬碟廠商則是以3.0Gb/s這個頻寬速度宣揚自已已邁入了SATA II時代,現有的PATA完全無法比較。 除了傳輸率的優勢外,SATA的傳輸線相較IDE的排線更為細長,SATA的排線依據規範可達100公分,超過PATA上限的45公分兩倍有餘,以後機殼中煩雜的排線狀況將會獲得改善,而且SATA支援熱拔插,拿來當做外接式硬碟更為方便,不須再裝一個轉接盒。 SCSI硬碟指的是需要經由SCSI界面卡來外接的硬碟成本較高,但可外接多顆硬碟,速度也較快。

現在硬碟存量都是以GB來作單位。1 G約 10億 Bytes (1K 有人算 1024 也有人算 1000 ,所有會有些小誤差)

硬碟機的速度主要取決於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硬碟機本身的轉速。硬碟轉速是以rpm來作為單位,也就是每秒硬碟磁盤轉幾轉的意思,每秒轉的越多,磁頭讀取資料也就越快速。現在硬碟轉每分鐘至少數千轉 (rpm)。另外一個是硬碟存取某一筆資料並讓CPU做進一步計算處理所花的時間(access time),單位是毫秒(milliseconds,簡寫為ms)也就是數千分之一秒,因此硬碟存取資料所花的時間越小,表示硬碟速度越快。


參考資料 : http://163.27.37.99/~su/computer/hard/hard2.htm

花枝耕 提到...

http://www.ymps.tyc.edu.tw/moodle/file.php/49/a/computer_viewlet_swf.html
秦崇耕

jerry???? 提到...

一、拆裝電腦注意事項
1. 必備工具
拆裝電腦的時候,許多時間都在卸螺絲、上螺絲,所以身邊最好備有各種尺寸的磁性十字螺絲起子組。電腦螺絲有好幾種,螺絲起子如果只有一種尺寸的話,怕會轉不動螺絲或是將螺絲上的螺紋給磨平了,徒增日後拆裝電腦不便,而具有磁性的螺絲起子可以避免螺絲掉落、不好使力旋轉的情況。

其他如剪刀、美工刀都可以準備各一附在旁隨時備用。

2. 各零件說明書
拆裝電腦時,最好將各零件的說明書先拿出來閱讀一番,看看零件是否短缺、拆裝電腦時的注意事項以及確實的拆裝步驟再進行拆裝比較保險。電腦一但通電,如果主機內部線路、零件有接錯的情形,很容易會造成硬體上面的損害。所以行動前先看說明書是必要的步驟。